文物事业改革开放40年之卓越成就

  • 发布时间:2018-12-24 17:56:28   发布者: 南江博物馆   查看: 0次   来自: 南江博物馆
  •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文物保护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刑法》等为文物博物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制定了《水下文物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等行政法规;文化文物部门颁布了一系列部门规章;绝大多数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8104ba144b6eb5a521934554c7a097ae.jpg




    文物资源调查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四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包括两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一次古籍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6.7万处,普查国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目前,我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28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0个;全国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总数为470.9万件/套。


    425efb126eaf1439d4024bfc41e9ae5b.jpg

    ▲ 普查员测量文物尺寸



    ▲ 普查员在对蒲家湾蒲氏墓地石牌坊进行拍摄记录


    5a117184271f1250f8eea898f124dc23.jpg

    0337d5ef775a454b89f683e9ce671190.jpg

    ▲ 西藏那曲普查队员征服唐古拉山,到达海拔5281米处唐古拉山山口调查文物点


    a9651c3808abb9138a4e16651dd3f02f.jpg

    ▲ 专家在中南大学开展文物认定工作


    文物安全保障机制日臻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国务院设立了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文物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指导性案例遴选,提升文物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与公安部建立打击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全面部署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积极推动文物平安工程,加大文物执法普法宣传引导,不断织牢织密文物安全网。

    6796c3d0594945a0412bd3c69089855f.jpg


    ▲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遗址盗掘案追缴文物鉴定


    f9426f1a5949516ab20377f4f67309bf.jpg

    ▲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明十三陵思陵文物被盗现场调研



    bfdeb1c363ffe450ac9c63b192578a02.jpg

    ▲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盗掘案件涉案文物“虎钮金印”




    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显著加强


           近年来,实施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平安故宫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长城、大运河、革命文物、大遗址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在制度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展示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此同时,我国初步形成了以152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建成36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一批遗址博物馆。


    b6898d9431fa702c501d3917f6eeee66.jpg

    ▲ 河北承德普宁寺宗印殿修复


    4b6934570f0bf8ae2428356c7b7384ab.jpg

    ▲ 修复后的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

    2d25a79a8074e7a2614a72ecf4a8debd.jpg


    ▲ 河南安阳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b845b32c5348cd31cfb7eb39e5aca864.jpg


    ▲ 湖北武汉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4bd998dc63760f588d31618e77aa23a2.jpg


    ▲ 修缮后的江苏南京美龄宫


          近年来,全国登记革命旧址33000余处,基本摸清了革命文物的“家底”。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一大批重要革命旧址得到抢救修缮并对外开放。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务院公布了两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公布了两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革命遗址、纪念地等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小学、部队工矿、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49477fac7ace0738e5016f4a8861b179.jpg


    ▲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111111111111111.jpg


    ▲ 江西赣南中央苏区旧址保护施工现场

    222222222222.jpg


    ▲ 福建古田会议会址


          近年来,全国累计实施考古发掘项目3500多项。积极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考古发掘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得到有效应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等重要发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考古受到普通百姓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青睐,境外合作考古项目显示了中国考古界的国际视野和能力。在辽宁丹东致远舰(“丹东I号”沉船)遗址调查和“南海I号”沉船等水下考古的实践中,水下考古力量不断增强。


    71eb82cb48e605f755bdbe921b4e55f0.jpg

    ▲ 河北雄安新区考古勘探

    0c9e0e89faa304c4c77849ec5f1f62b5.jpg


    ▲ 江西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现场


    2557b2008aaef10bc0248371035ea508.jpg

    ▲ 初步清理后的南海I号沉船船体全景


    274c3caac062850979240011ae12c263.jpg

    ▲ 西沙群岛水下调查


    7653d883746cd5568942a18b81e8a5a8.jpg

    ▲ 辽宁致远舰(丹东I号沉船)水下发掘现场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突破




          近年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大运河、土司遗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3项,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达到36处。通过申遗系列工作的开展,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利用,内涵和价值得以揭示传播,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文化遗产在反哺遗产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ab71f6ae181027402f04e8216f07b5d.jpg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47e209c2e372077b8a9cc8d5641b249.jpg


    ▲ “大运河”2014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1d2c45ffaaaef0f00fbe3df2744fed5.jpg

    ▲ 湖南、湖北、贵州“土司遗址”201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贵州海龙屯遗址

    054fc6d0bd069df73543e9cbd08cd215.jpg


    ▲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272d0c64142cba0a615ee0e9d365db.jpg


    ▲ 福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2017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




          截至2017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721家,目前仍以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一批新馆、大馆相继建成或完成改扩建。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


    b93abd7ba7d528bb4f1424c6b1c8e14d.jpg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756db4c3b2855b1c78e795b2dc7d54c1.jpg


    辽宁省博物馆


           2008年起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元,为博物馆免费开放提供经费保障。博物馆功能更加健全,陈列展览水平全面提升。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近3万个,开展约20万次专题教育活动,参观人数约9亿人次。博物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c629888995b41932f318df691ab6a12f.jpg

    湖南省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观众踊跃参观

    392208cd6e13180f6238a42afa47fc64.jpg


    首都博物馆: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a2ad3177f0a4fe6678c4e93ee51efb74.jpg

    来自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参观苏州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博物馆文创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尘封的博物馆文化资源被全新的创意再次点亮,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传承发展。


    cf28f60ee2b0af4ea07ff0715e8c15db.jpg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




    科技创新提升保护水平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文博行业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保护技术与装备推陈出新,专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日益健全。国家文物局先后组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创新联盟、30个重点科研基地,与科技部共同推进文物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工信部合作指导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建设。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印发《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发展纲要(2018-2025)》。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标准化体系建设,已发布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85项,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行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d1f4a53ca82f43caa672759583c22632.jpg


    “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成果展览展示


    3333333333333333.jpg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444444444444444444444.jpg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




    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文物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发展势头。政府间签订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协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文物保护、考古、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文物返还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涉外合作研究和培训项目不断增多,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384a968ec7c63632880631bdfcd58cbf.jpg


    2018年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开幕式


    55555555555555555.jpg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参与缅甸他冰瑜佛塔修复工程方案计划


          文物进出境展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平均每年举办文物出入境展览约100个,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举办赴法国“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赴美国“秦汉文明”文物展、赴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等,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


    553d6fa89517284317ce539ea4096068.jpg

    赴法国“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




    社会文物管理更加规范




          民间文物收藏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文物艺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稳居世界前列。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物拍卖管理办法》等举措促进了文物市场的活跃有序发展。通过开展民间收藏文物政策调研,实施民间文物鉴定和登记交易试点等,为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供保障。


    e4e8c520363ddf6726793f01f4a043d6.jpg

    文物拍卖会现场


          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增至21家,基本覆盖了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口岸。文物进出境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共审核申请进出境文物数十万件,抢救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并配合海关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活动,文物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9bcb19d9151b55ec1008967d3afa6cb1.jpg


    对海关查扣的疑似文物进行鉴定

    ca9c50b4700b64b49be24d6c98da09df.jpg


    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深入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弥补了文物保护资金、队伍等不足。近年来,公众义务保护文物,志愿维护文物安全,无偿捐资保护文物、捐赠、上交文物等典型事例不断涌现。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队伍中来,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1d1557116a19bfb1df99c952f9f13db8.jpg

    向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典型代表颁发锦旗


    6666666666666666.jpg

    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

    c355ff732bc1a7fe29e72451b7e7bbe7.jpg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拯救老屋行动”




    文物保护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新年伊始,《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两档文物类电视节目的推出,让文化遗产日益走近公众传播舞台的中央。近年来,我国文物宣传工作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了与公众互动,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的社会关注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文物价值传播,展现文化遗产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为公众和文物之间搭建了桥梁,透过文物展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起来”,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6b360c3af2d2142034c5de0c0202908e.jpg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51f6b8820f396aabf749b36e6f059719.jpg  4a26d122324f321de71897ae5e8a1fea.jpg  68c1b14910f009eb8e94fe7e484d0dc8.jpg

    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文物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将加快文博人才培养作为破解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紧迫问题的措施,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文物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能力调整为核心,以“金鼎工程”为载体,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创新开拓,多措并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全面推进各类文博人才培养,近五年累计完成220个培训班次,培训文物系统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次,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为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8561bbbb24cf434bcd72868fa9d80061.jpg


    樊锦诗在敦煌洞窟中指导文物修复工作

    77777777777777777777777.jpg


    推进信息技术在文博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全国文博网络学院建设



    编辑:郭晓蓉